2025-05-12
惠中寺副住持如瑄法師致詞表示,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說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創造自己的生命」,只要心念正確、願意付出,就能在生活中實踐佛法、創造價值。他勉勵青年點燃心中智慧之燈,以行動回饋社會,發揮生命影響力。
台中市議員陳政顯則指出,從社會層面看「創生」的核心價值,在於透過創造新事物與新觀念,帶動社會的正向改變。他說,行政院自2019年推動「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」,鼓勵青年返鄉參與在地發展。他強調,唯有眾人攜手努力,地方創生才能真正落實。
REWOOD創生工作站創辦人陳偉誠,分享他從木酢液製作出發,開啟永續循環經濟之路,成功吸引青年返鄉,推動循環林業與地方產業轉型。他強調,以「入世」精神實踐環保理念,秉持與佛光山相同的信念,把環保當作使命。談到創業初衷,陳偉誠坦言:「雖然創業辛苦,但看到父母與社會上仍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,我無法袖手旁觀,若能為他人多做一點,就是我的責任與價值。」
有「青創保母」之稱的創樂子文化社企負責人王毓琦分享時提到,創樂子源自自家客廳、零資源起步,初衷是陪伴一群孩子找到自己。她強調,透過個人的微小力量與社區的共同陪伴,結合地方產業合作,便能創造改變。創樂子致力於陪伴青年與在地青年女性探索自我、支持創業,推動跨世代對話與藝術融合,實踐共好的行動。王毓琦表示,正是這份關懷的初心,讓她從社會福利走向創業,相信地方創生是人人都能參與的生活方式。
壓軸講者、好伴社計營運長周家緯指出:「社會設計是以公眾為參與主體,嘗試解決複雜的社會議題,創造公共利益的實踐過程。」他指出,好伴社計致力於打造一個能在地方好好生活的支持系統,從地方營造、青年培力、社會住宅到好伴公寓四大面向,推動社會設計與地方創生。利用團隊整合設計與社會學專業,開發實用創新工具,展現出敏銳的洞察力、豐富創造力與高度執行力。
論壇互動環節中,由現場聽眾藍竫為提問:如何在資源短缺或面對困境時突破瓶頸。陳偉誠分享,創業路上難免經歷低潮,曾在最艱難的時刻,因大姐的鼓勵重新振作,也因此立下決心,要用一生的時間,把這份志業做好。王毓琦則提到,自己在困境中透過閱讀星雲大師的書籍啟發智慧,當內心穩定安住,就能有更大的力量去幫助他人。周家緯則指出,了解自身資源與優勢,並在生活中多培養支持而非消耗自己的事物,便能產生更多勇氣去迎接挑戰與改變。
本次活動亦邀請11位貴賓蒞臨指導,包括台灣心境探索學會理事長彭仁虹、東昇工程顧問總經理劉美旭、興富發建設總經理特助廖昭綺、太日樂集藝術總監張呈遠等,共同為青年創生注入信心與動力。